尊龙凯时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中国)官网
首頁
>> 學風建設專題 >> 重要文件
劉延東在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座談會上的講話

發布日期:2012-03-21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


  同志們:

    今天,我们召开由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总装备部、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的负责同志和部分专家学者代表参加的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联合行动,共同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构建良好学术风气,向社会展示科技界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展现科技界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科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际行动。

  一、深刻認識加強我國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科學研究是以誠實守信爲基礎的事業,自誕生之始就把追求真理、揭示客觀規律作爲崇高目標。縱觀科學發展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求真務實、爲真理獻身的科學精神不僅是推動科學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也是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杆。

  我國科技界素有高尚精神境界和良好道德操守。新中國60年來,幾代科技工作者愛國奉獻、堅持真理、開拓創新、誠實守信,爲國家的科技進步、爲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心懷崇高理想,志存高遠、勇攀高峰,在建設國家、造福人民中實現人生價值;他們胸懷追求真理的勇氣,不畏艱苦、不怕挫折,在科學探索道路上勇往直前;他們秉持高度的集體榮譽感,密切配合、共同奮鬥,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合力攻關;他們埋頭苦幹、腳踏實地、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在科技創新實踐中攻堅克難。60年來,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僅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熱愛科學、忠于祖國和人民的高尚品格,顯示出優良科學道德與學術素養,爲全社會樹立了光輝典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創造偉大功勳中凝煉的偉大精神。沒有這種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沒有我國科學事業今天這樣良好的發展局面,就沒有我國今天令世界矚目的綜合國力。這是我國科技界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推進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的堅實基礎。

  在看到我國科研誠信與優良學風主流的同時,也應當清醒地看到,一段時間以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在科研誠信和學術風氣上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學風浮躁、學術不端行爲滋長,正在侵蝕學術的肌體,對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産生的消極影響不可低估,已經成爲社會的熱點問題,解決這個問題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中央曆來高度重視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毛澤東同志要求在全黨樹立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強調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本身就是實事求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是不允許弄虛作假的。江澤民同志強調科學精神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科技工作者應該率先垂範,克服急于事功的浮躁心態。胡錦濤總書記要求科技工作者樹立踏實認真的作風,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勇于在科技創新的實踐中經曆磨練。我們要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這一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

  第一,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是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對于現代化建設全局具有深遠意義。現代化強國首先應當是創新型國家。只有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才能實現從大國向強國的邁進。當前,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危機中孕育,全球進入了創新密集和産業振興時代,各大國都力求占據未來發展制高點。我們必須奮起直追,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真正把科技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作爲創新文化的核心內涵,滲透在國家創新體系的各個層面。如果不解決這方面存在的問題,將嚴重影響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搖國家創新體系的根基,阻礙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

  第二,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是科學事業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科學研究自十七世紀走出傳統經院以來,越來越成爲經濟和社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爲許多國家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因此,科學探索往往伴隨著榮譽、地位和商業利益,科研誠信問題開始浮現出來,一段時間暴露出來的學術不端和欺詐行爲令全球科技界爲之震驚。然而,求真求實永遠是科學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注定與科學無緣,缺乏誠信的學術更是沒有希望。有什麽樣的學術品格和氛圍,就會孕育出什麽樣的學術成就和人才。正如愛因斯坦所講:“大多數人說,是才智造就了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錯了,是人格。”沒有誠信,就會破壞科學研究的秩序,就會影響科學家持之以恒的科學探索和創造活力,科學事業將無法向前發展。

  第三,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科學發展的曆史也是科學精神引領社會進步的曆史。科學家是全社會知識層次最高的群體之一,享有崇高的社會聲譽,對社會行爲、社會風氣能夠産生很強的引導和示範作用。居裏夫人一生共獲得包括諾貝爾獎在內的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但她仍然淡泊名利,潛心研究,其人格魅力令世人欽佩。我國知識界曆來被視爲社會的良心。近代以來,科技界的優秀前輩以良知良行感召和啓迪社會,得到了全社會的崇尚和尊重。今天廣大科技工作者同樣有責任在社會變革中嚴于自律,承擔社會責任,在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中發揮先鋒和表率作用。

  二、標本兼治、突出重點,推動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取得實效

  推進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教育引導、制度規範、監督約束、懲防結合、標本兼治,既重視思想認識和誠信文化等軟約束,又重視監管和懲治的硬措施;既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又構建長遠的體制機制,努力實現科學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重點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強教育引導,促進學術自律。

  産生學術不端行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系統完整的科學道德和行爲規範教育,一些人誠信意識和自律意識薄弱,有人甚至利用科研管理漏洞和機制的不完善謀取個人利益。加強教育引導,促進學術自律,提升科學道德素質,是解決科研誠信問題的基礎性舉措,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一要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在世界許多國家,科學道德教育課程是研究生階段的必修課,以此引導學生領會科學道德與科學職業的倫理精神。我們要吸收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突出教育這一環節。要將科學道德列入大學和研究生必修課程,使青年學生從學生時代就養成恪守學術誠信的自覺,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掌握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研究生導師更要言傳身教、率先垂範。科研機構、科學組織和相關單位要將科研誠信內容納入科研人員職業培訓體系,與思想政治、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相銜接,與科研實踐和創新方法教育相融合,與明德楷模、案例警示教育相結合,讓學術誠信深深根植于科研人員的頭腦,內化爲精神追求。

  二要廣泛宣傳模範事迹。我國科技界曾湧現出大批的先進模範,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迹帶給科技界和全社會深深的震撼和教育,值得我們永遠緬懷和學習。比如,錢學森同志的貢獻不只是在科學技術上,更在于他忠于祖國、尊重科學、不慕虛名、求真務實的精神。錢老的一生給我們的一個深刻啓示就是,誠信是科學家最寶貴的品格,每一個邁入科學殿堂的人都應當把誠信作爲立身之本。要發揮典型人物的引領示範作用,大力宣傳他們的堅定信念、執著精神、踏實作風,感染和激勵年輕一代,提升廣大科研人員的精神境界,從根本上淨化學術風氣。

  三要發揮科研學術機構的自律功能。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隊要制訂道德准則,完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機制。要提高科研活動的透明度,倡導學術爭鳴,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擴大公衆對科技活動的知情權、監督權,使科學研究始終處于同行的檢驗、批判和監督之中。要加強誠信文化建設,讓求真務實成爲科技工作者的自覺行動。

  科技工作者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牢記社會責任,堅守學術道德。高水平的科學研究需要高水平的科學家,高水平的科學家要有高水平的精神境界。只有堅守愛國報國、奉獻社會、服務人民、追求真理的情懷,才不會讓名利動搖誠信。現在外面的世界誘惑很多,但科學界要永遠保持一片淨土。重大科研成果的産生需要長期艱苦的探索,科技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挫折。要秉持科學精神,對待科學問題始終保持嚴肅認真、周密細致、精益求精的態度。要自覺遵守科研道德,堅決反對弄虛作假、欺詐剽竊等行爲,尊重他人勞動,維護知識産權,做科技創新的先鋒、學術道德的楷模、社會誠信的表率。

  第二,深化體制改革,構建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體制機制不健全也是學術不端行爲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引導學術誠信的良好制度體系,形成長效機制。

  一要加快完善開放合作的機制。科學間交叉融合和相互滲透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新學科、新領域往往是科技創新的前沿,是競爭最爲激烈、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潛力最大的高地。目前少數科研機構和研究團隊之間存在相互封閉、分散分割現象,甚至近親繁殖。這與科學精神格格不入,也可能成爲滋生學術不端行爲的溫床。要制定促進科技系統內部開放的政策,逐步實現研究人員之間,專業領域之間,研究機構之間,以及行業之間、區域之間的開放,建立共享平台。重大科技計劃和科學工程要大膽引進國內外優秀科學家和工程師參與。大學和科研機構要真正建立起公正、公平和透明的用人機制,面向全國乃至全球選聘優秀人才。要通過建立一個海納百川、開放互動的科技工作格局,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氛圍。

  二要加快完善學術平等的機制。科學研究需要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環境,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科技工作者的創造活力才能迸發,浮躁之風和學術不端行爲才沒有生存土壤。現在,一些研究機構和學術領域缺乏平等的學術爭鳴和批評。我們必須在學術管理、資源配置、人才選拔與使用等方面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從制度層面上鼓勵學術爭鳴,保護不同意見。要扶持和提攜青年學者,鼓勵他們敢于探索,敢于質疑,敢于求實創新,敢于面對失敗。真正的學者是不怕後學超越的,因爲只有後人不斷超越前人,科學事業才能發展。

  三要加快完善評價機制。科研評價指標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導向。目前我國科技評價制度尚不完善,在具體評價工作中還存在著重數量不重質量,重名望不重實績,重論文不重工作水平,重短期成果不重長遠積累,重設施改善不重人才隊伍建設等問題。必須按照科技創新的內在規律,加快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在評價標准上,要根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點,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比如基礎研究要更加體現鼓勵瞄准重大學術問題前沿和自由探索的導向,評價周期不能過短;應用研究關鍵要看解決了什麽重大技術瓶頸;公益性研究要看社會效益如何。在評價內容上,不僅要關注直接的、近期的和顯性的價值,也要關注間接的、長遠的、隱性的價值;對創新性強的項目、非共識項目以及學科交叉項目,要給予特別關注和支持。在評價方式上,要公開透明,接受學術界的監督,以增強公信力。總之,要通過完善評價機制形成正確導向,引導科研人員力戒浮躁,集中精力于科學本身,專心致志于創新活動,這樣才能造就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

  四要加快優化科研經費投入結構。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對于科技事業發展起到了巨大支持作用,但科技經費配置不盡合理的問題依然存在。比如,對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類研究持續穩定的支持還不夠,而這些研究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工夫。有的項目布局不切實際,申請程序比較繁瑣。要根據不同科研活動的特點和經費需要,完善投入機制,優化投入結構,有的項目要形成穩定支持的機制,有的項目要形成充分競爭的機制。對科研經費的使用也要強調誠信原則,規範資金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堅決杜絕弄虛作假行爲,決不允許個人或小團體從中謀取私利。

  第三,強化監督管理,加大懲治學術不端行爲的力度。

  加強科研誠信既要靠自覺自律,也要靠監督管理。從世界範圍看,加強科研誠信正從單純依靠道德約束,向道德約束和監管懲處並重轉變。近年來,我國制定發布了針對學術不端行爲調查處理的法律法規、政策性文件和學術規範。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以及《著作權法》、《專利法》、《知識産權法》等法律都有相應的條款。許多單位和部門成立了專門機構,監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實際情況看,有些規章和要求還停留在文件上,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一些問題發現了但查處不力,這實際是容忍學術不端行爲對學術道德底線的突破,對整個科技界的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産生了不良影響。

  我們要從維護國家科技事業的整體利益和科技界的整體聲譽出發,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對科研活動的全過程實行強有力的監管,抓住最容易出問題的領域,加大監管力度,不留漏洞和死角。要采取“零寬容”政策,嚴格要求,嚴厲約束,有一個處理一個,並公開曝光,決不讓弄虛作假、剽竊抄襲行爲有立足之地。

  三、明確責任、加強協作,形成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的合力

  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高度關注,科技界形成了高度共識,要作爲一件大事擺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有關方面要按照職責分工,找准自身定位,下大力氣落實好、完善好各項措施,盡快以實實在在的成果取信于公衆,使科技界的優良傳統和崇高聲譽發揚光大。

  第一,強化對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的宏觀指導。科技部等十部門建立了科研誠信聯席會議制度,發布了《關于加強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意見》,這是在宏觀層面上協調和推動科研誠信建設的積極行動。要落實相應的責任,形成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科技組織等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科技人員自覺行動的格局。教育部門要全面推行研究生階段科研誠信課程教育,科技部門和人事部門要進一步健全符合不同科技活動特點的科技評價體系,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科技投入結構。各成員單位要在完善和執行相關政策、溝通信息等方面協調互動,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強化學術團體和科研機構的作用。各學術團體要建立適合本領域特點的科研誠信規範,參與學術不端行爲的調查處理。科研機構要建立和完善科研誠信制度,加強對科技人員的教育和學術不端行爲的監督檢查,引導科技人員嚴格自律。

  第三,加強科研誠信規範建設。要對科研誠信的基本規範和要求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劃清學術不端行爲的界限,建立健全科研道德規範,明確科研人員的社會責任,完善學術論文發表評價的制度。同時,通過培訓和宣傳讓廣大科技人員了解和掌握這些規範和要求。

  第四,積極推動科研誠信立法。要把科研誠信立法納入科技法律體系建設,加強誠信規範與法律法規之間的銜接,充實和完善現行法律體系的有關條款,逐步建立起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科研誠信法律法規與制度體系。對于學術不端行爲的投訴舉報、調查核實、監督監察、公開公示和懲戒處置等,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同志們,科研誠信和良好學風是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前提,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石。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共同肩負起責任,積極行動起來,促進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有一個大的改善,爲建設創新型國家、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2010年3月30日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sitemap网站地图